7月29日,2025年《财富》世界500强榜单公布,全球汽车(车辆及零部件分类)企业共35家上榜,其中整车企业27家,零部件相关企业8家,中国共8家整车企业上榜,其中比亚迪位列第91位,吉利、奇瑞榜单名次也有显著提升。
比亚迪首次超越了特斯拉,成为全球车企第10,奇瑞上升152个位次,是车企增速之最,与此同时,全球车企半数以上名次下滑,作为“老大”的大众净利率从去年的5.2%下降到今年3.5%,揭示着全球汽车产业承压的现实——上升、下滑或是捍卫名次之间,中国车企的跃升显得尤为可贵。
电动化助力上升攻势
榜单中,比亚迪、吉利、奇瑞是汽车最大“赢家”,上升速度非常快。比亚迪自2022年首次跻身《财富》世界500强以来,名次不断上升,2023年、2024年和今年分别为第212位、143位和91位,今年也是首次进入前100位。吉利比去年上升了30个名次,营收从704亿美元增加到799亿美元,位列第155位。奇瑞的营收提升152位,位列第233位。财富中文网分析指出,这几家企业仍在带动中国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加速走向全球市场。
自主三强“火箭”式上升,这不是偶然。今年上半年,比亚迪和上汽是唯二销量超200万辆的中国车企,比亚迪销量超过了上汽,奇瑞、吉利则是“第二梯队”的佼佼者。奇瑞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了98.6%,海外市场已经成为销量支柱,占据总销量超四成的份额,吉利的新能源车型已经撑起整体销量的半壁江山,增速高达73%。
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超1500万辆,均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,其中,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96.8万辆和693.7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41.4%和40.3%,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.3%;出口308.3万辆,同比增长10.4%,新能源汽车出口达到106万辆,同比增长75.2%。
电动化与全球化无疑是中国汽车发展的重要动能,而市场竞争业态的变化也催化车企成长,竞争之中更添活力,因此,在中国市场正在走向前的比亚迪、吉利和奇瑞,反映到500强榜单中,就是远超全球车企的上升态势。
今年,跨界造车春风得意的小米,在榜单中排名第297位,较去年上升了100位,这是自2019年首次上榜以来的最大增幅,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对此表示:“今年是小米创业第十五周年,小米‘人车家全生态’战略正式形成闭环,手机、汽车、大家电三大增长曲线齐头并进,开启新一轮增长。”
此外,重组前的长安汽车母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(分类为航天与防务行业)位列500强榜单第332,比去年上升11个名次。
全球车企下滑过半
除了上升,分化是中国车企的另一关键词。强者如比亚迪跻身前100,失意者如上汽下滑了45个名次,上榜的8家中国整车企业中,除比亚迪、吉利和奇瑞,榜单名次都在下滑,这印证了国内市场竞争激烈、格局重塑,但纵观500强榜单,汽车行业的名次下滑是普遍现象——承压是全球汽车正面临的挑战。
2025年《财富》世界500强榜单中,整车企业27家中有17家名次下滑,整车企业前十中有5家的名次下滑。头部企业也不例外,大众作为车企中的第一,位次从去年的榜单第11下滑到12,净利率仅3.5%,利润下滑了31.6%!车企第二的丰田位次不变,仍是榜单第15。
有人下滑,就有人趁机赶超,去年通用和Stellantis分别位列第39和28位,今年通用上升到第35位,而Stellantis下滑到第40位,梅赛德斯-奔驰和宝马去年分别位列第42和41位,今年双双下滑且相对位置交换了,分别位列第48和49位,是整车企业当中的第6和第7位。
特斯拉实现了4个位次的小幅上升,位列第106位,被比亚迪超越。比亚迪也以此成为榜单中名次第一的中国车企,全球车企第十。再往后看,上汽落在特斯拉后面,成为全球车企第12位,吉利名次超过了起亚成为全球车企第14位,后者虽然上升了3个位次,但是增长劲头不敌。
综合来看,全球汽车企业在世界500强中的头部相对稳定,中游竞争激烈,8家中国整车企业有4家在全球车企中的相对位次仍在上升,这样的结果来之不易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与世界其他汽车生产大国相比,中国汽车的经营效率堪忧。财富中文网指出,全球上榜的35家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平均销售收益率达到4.3%,几乎是中国企业的两倍。如比亚迪的净利率为5.2%,吉利和奇瑞分别为1.1%和0.8%,而丰田和现代分别为9.9%和7.2%。
尽管在电动化转型趋势与出海机遇下,比亚迪、吉利和奇瑞等彰显着中国汽车的巨大活力,但也要正视跟跨国企业之间经营效率的差距,在智能化下半场中构筑良好的产业生态,实现稳健向好、韧性增长。
南方+记者 魏泓泉 实习生 杨萍
红扬网配资,世纪汇通配资,网配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